翻页   夜间
宰辅中文网 > 妙手撩君心林熙淳向传世 > 第297章 给自己当医生
 
比如红薯蒸煮都很好吃,就别油炸着吃。炸物口感好,却对身体不够好。

所以别贪图口感这种假象之物,要吃到真营养物质才有助滋养身体。

然而身体体质本就是套复杂的系统,每个人的吸收水平,抗免疫功力都不同,所以治病也要因人而异。关键看个人体质如何。

严格说,地球上没有完全体质相同的两个人,每个人都不同,就像基因一样,人手一份,各不相同。那么同种病针对不同体质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案,不可一刀切。

如何能快速有效治好病,就需要先了解病人的体质。

然而世界之大,人口众多,医生再有经验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,总有没遇见过的体质,总会碰到难题。那么对于医生来说,治不好病,不过是一次失败,但是对于患者来说,可能会损失性命。

故而,与其靠别人救助,不如先自己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。

人体是自然产物,符合普遍规律,但也会存在特例,比如拥有一身占比很小的特殊体质。

医生考虑事情都是按大概率考量的,但患者若是少数特殊体质,按照大概率的治疗方法就不奏效。那么患者就会有错觉,认为医生无能,是庸医,或是失职误诊。

但没有那个医生不愿意治好病人的,治不好也是情理之中,更是偶然中的必然,是客观规律。

客观上无法完全避免医治失败,是人为不可控的。若把所有过错都堆积到医生身上,是有失公允的。

毕竟,医生没让患者去生病,自己的身体,自己才是第一负责人。也就是说,医生的职责是用于补救。你没把身体管理好,生病了,医生来给你补救,帮你恢复健康。但没治好,医生并不能负完全责任。自己的身体自己不爱惜,损坏了能怨别人吗?

所以,要想身体健康,一直持续健康下去,首先要改变观念,别什么都推给别人做,自己的事自己最该操心。

人们现在的做法都是反其道而行之。该关注的没关注到。你忽视了什么,那个漏洞不补救,就迟早“回报”给你。

人们的眼光都是向外界看的,订立一个个目标:我要一年挣多少薪资;我要职位高到什么级别;我要成就多大名气;我要征服或突破什么。一切向外看,却唯独不向内看,不肯多花点心思研究一下自己的身体状态。

你是建筑师,你是音乐界的佼佼者,你是画家,你是学术楷模,你们都是各种领域的专业人士,却唯独不对自己的健康钻研一下,对自己的身体了解得太不专业。这不就是本末倒置吗?

不保护好自己的身体,何谈未来、何谈成长、又何谈征服?

对于外界,人们了解得够多了,该转变一下向内看看,了解了解自己是个什么体制,用心去体会一下。

当疾病跑来了,我们足够对自己了解的话,就知道该怎么对付,怎么应战了。

常言说: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。连自己都不了解,何谈战胜病魔?

而做到这些又不是有多困难。医生是专业人士,需要了解各种不同体质和不同治法,要掌握的信息量和技术相当多,的确不容易。

可对于普通人,我们只需了解自己的体质就好。个人管好个人的,就化繁为简。

无论到哪个国家,哪种社会里,医疗资源一定是最稀缺的,一定供不应求。

庞大的14亿人口,就算全部的医生加起来24小时不合眼连轴转地忙活,也顾不上那么多已患病和潜在的患者。

那么所有人都靠医生救命的话,医生真的顾不到你,不是不给你治疗,是忙不开呀。尤其现在人口状况,老年人居多,还长寿,所占的医疗资源更大,能留给中年人和年轻人多少医疗资源呢?

现状就是这样,每个人都在面对。有钱人可以拿钱换资源,挤掉一些人让自己优先获得医疗资源保障,可普通人呢,选择就更少了。

这样就很被动,与其靠别人靠老天来决定你的命运,何不现在就把健康抓到手,获得更多的主动权呢?

退一万步说,就算你家财万贯,有成百上千的人围在周边服侍、伺候生病的你,看起来好像很享福,可病痛的苦,没人替你扛,只有你自己单独承受。

所以选择痛苦还是不痛,就看你自己了。

听到林熙淳的这番演讲,观众都沉默不语,认真思考这些话,不禁点头感慨。

林熙淳觉得大家的眼神都有所变化,似乎都在考虑关于自身健康的大事,也感到了一丝欣慰。

而高天赋也到场了,就站在不远处,听众包围圈的外侧。

他冲林熙淳微笑点点头,表示赞许。

林熙淳也红起了脸,微笑回应,并迅速走向他。

“谢谢你高大哥,能让我在公园给大家讲课。”

高天赋说:“瞧你,又说这么见外的话。该谢的是你才对。这里本就是属于大家的,而你做公益演讲,让大家有更好的领悟,对他们有益,也等于是我借着你的光参与公益事业呀。”

林熙淳低头笑道:“你就会哄我开心。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演讲,谈不上公益事业,比起你先前做的那些都差太远了。”

“唉?事不在大小,关键在于意义深远。你迈出了重要的一步,是非常可喜的。我该替民众谢谢你呢。”

林熙淳不好意思道:“你可别取笑我了,我哪受得起呀?只想今后可以做更多,那样,才不枉费我学了那么多知识呢。”

“会如愿的。你这么有恒心,一定能做到。”

林熙淳更充满干劲,与他交谈了几句就又去做准备,好继续下一场演讲。

而那些居民都听入迷了,又一传十传百地吸引更多的路人和群众来听,纷纷聚集在广场中央,围城厚厚的一圈。

看着那么多人都很有热情,林熙淳增加了很多自信,发挥得更自如,一口气又讲出许多新理念,还和大家充分地互动起来。

场面异常活跃,比先前设想的顺利许多,工作人员也都非常满意,投入地参与其中。

高天赋看到林熙淳首次公开讲课就获得成功,感到十分宽慰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